非法经营罪作为经济犯罪中的 “口袋罪”,2025 年仍保持高发态势,小到街边摊贩的违规经营,大到企业的跨境业务越界,都可能触及此罪。但很多当事人和家属对量刑标准一知半解,甚至误判风险导致错失辩护时机。
首先家属要知道,并不是所有违规经营都构成非法经营罪,根据《刑法》最新司法解释,仅以下 3 类行为可能被刑事追责:
未经许可经营专营、专卖物品:如无烟草专卖许可证卖香烟、无成品油经营许可证售汽油、无药品经营许可证卖处方药等;
买卖经营许可证或批准文件:包括倒卖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等官方批准文件;
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:主要集中于跨境电商无资质售跨境商品、私设支付通道结算、非法售卖电子烟等新型行为。
非法经营罪量刑仍以经营数额、违法所得为核心依据:
1、基础量刑档: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(含缓刑)适用情形需满足情节严重;
2、加重量刑档:5 年以上有期徒刑(最高可判 15 年)适用情形需满足情节特别严重。
除基础数额外,以下情节会显著调整量刑:
1. 法定从轻 / 减轻情节(直接减少刑期 30% 以下)
自首 / 立功、退赃退赔、初犯 / 偶犯。
2. 辩护核心突破口(可能实现 “无罪或降档”)
犯罪未遂辩护:若经营行为未完成核心环节可主张未遂;
定性错误辩护:若属于超范围经营且仅形式违法,可主张不构成犯罪;
证据不足辩护:若经营数额仅依据口供认定,无银行流水、库存清单佐证,可主张数额存疑,降低量刑档次。
刑事案件黄金救援“37天”很重要,家属一定要把握好,找专业刑事律师介入处理,不要错过最佳救援期。如果有家人被拘留,家属一定要先找律师咨询,律师越早介入才能更好帮助家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