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刑事案件中,很多家属和当事人对律师在案件中的作用存在误解,更有很多家属觉得为什么我花钱找律师了,你律师没有把我家人取保出来或者给家人争取到缓刑?但是实际上,从案件初期到审判,律师的介入都会影响着案件的走向, 从避免当事人自证其罪,到争取不批捕、不起诉,再到降低刑期,专业刑事律师的工作贯穿始终。
很多人误以为律师的作用只有开庭辩护,但根据《刑诉法》相关规定,律师在刑事案件中的权利包含 “会见、阅卷、调查取证、辩护” 等全流程,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:
1、保证当事人合法权益;
2、作为家属和当事人直接的情感寄托,搭建好沟通桥梁;
3、为当事人争取取保、不起诉、缓刑等;
4、实在严重的案件也会尽自己所能帮当事人争取从轻减轻情节,做到少判。
数据显示,有律师介入的刑事案件,不批捕率比无律师案件高 3 倍,缓刑率高 2.5 倍,这才是律师介入的必要性。
那每个阶段中律师的介入都有什么用呢?
1、侦查阶段
刑事案件大部分案件的证据固定、强制措施适用(拘留、批捕)都在这个阶段完成,此时当事人刚被拘留时,往往因环境陌生、对法律程序不了解而恐慌,甚至在讯问中乱认罪、漏说关键辩解。律师会见的作用是:传递家属关心,缓解焦虑,让当事人理性陈述;明确自己的合法权益;梳理案情,挖掘无罪 / 罪轻线索。其次是对接公安机关,提交法律意见、核实案件细节、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等。
2、审查起诉阶段
这时候检察院就要出是否起诉的决定,律师的目标就是争取不起诉:此时的工作重点是审查证据是否完整、核实案件细节、调查取证与检察院沟通争取不起诉或量刑协商
3、审判阶段
律师的核心工作是通过庭审辩护,争取无罪、缓刑或轻判。
刑事案件中,律师不是万能的,无法保证一定无罪、一定轻判,但能通过专业工作,让案件的处理更符合法律规定,避免当事人因不懂法被冤枉,避免因证据瑕疵导致重判,避免因程序违法影响公正。对当事人和家属而言,聘请律师的本质,是为自己争取一个公平对话的机会,让专业的人用专业的方法,在法律框架内,为案件争取最优结果。
家人被刑事拘留后一定要尽早委托律师,委托前也要多做背调,多对比准没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