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刑事案件家属圈里,“37 天取保” 几乎是绕不开的话题。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碰到刑事案件,都会疑惑:为什么是 37 天?这个时间点取保有什么特殊之处?
其实,“37 天取保” 是由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决定的 37 天的构成:公安机关最长可拘留 30 天(普通案件 7 天,复杂案件可延长至 30 天),之后必须提请检察院审查 “是否批准逮捕”,检察院有 7 天时间作出决定,两者相加就是 37 天。
简单说,37 天是检察院决定关还是放 的最后期限。如果这 37 天内没能争取到不批捕,当事人就会从拘留转为逮捕。
很多人以为 “37 天到了就会自动取保”,这是严重误解。37 天内取保的核心是律师通过专业辩护让检察院作出 “不批准逮捕” 的决定,具体有 3 种常见路径:
1. 证明 “不构成犯罪”,直接阻断批捕
如果案件本身存在定性错误律师可在 37 天内收集证据向检察院提交法律意见书,论证当事人的行为不符合犯罪构成要件。
2. 论证 “情节显著轻微,无逮捕必要”
即使当事人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,但如果涉案金额小、是初犯、已退赃退赔并取得谅解,律师可主张 “社会危害性小,没必要关押”。
3. 指出 “证据不足”
如果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存在关键缺陷,律师可向检察院提出 “现有证据无法形成完整证据链”,要求作出 “证据不足不批捕” 的决定。
刑事案件拘留的前37天有两次最佳的取保机会,家属一定要委托律师好好把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