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在家就能赚钱,用自己的银行卡走流水,就能获得返现”“只需提供支付宝、微信收款码,帮人代收款就能拿佣金!” 面对这样的兼职诱惑,很多人以为是低风险高回报的好事,实际这是帮别人跑分的陷阱。近年来,跑分案件频发,尤其是年轻人贪图小利,最终面临刑事处罚。那么什么叫跑分?
所谓跑分,本质是不法分子为了掩盖赌博、诈骗、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资金来源,通过招募普通人提供银行卡、支付宝、微信等支付账户,将涉嫌犯罪的赃款洗白。简单来说就是拿一个账户把赃款分多次转进,包装成正常流水的样子,最后钱回到犯罪人员手中。将违法所得的资金分散转移、洗白的行为。
常见的跑分操作模式,主要有以下 3 种:
1、银行卡跑分:
通过 “中介” 招募参与者,让其提供本人名下的银行卡(储蓄卡为主),并告知银行卡号、开户行、手机银行登录密码等信息。随后,不法分子将违法资金转入这些银行卡,再通过 ATM 取现、转账到其他账户等方式转移资金,参与者按转账金额的一定比例赚取佣金。
2、支付账户跑分:
利用支付宝、微信、云闪付等第三方支付账户代收款。犯罪嫌疑人让参与者提供收款码,接收来自陌生人的小额转账(多为几百到几千元),收到钱后再按要求转入指定账户,再按一定的比例支付佣金。
3、POS 机跑分:
部分人将自己办理的 POS 机提供给他人,用于刷取违法资金(如赌博平台的赌资、诈骗赃款),通过虚构消费将资金转移到 POS 机绑定的银行卡中,再提取现金交给不法分子。
参与跑分,可能涉嫌以下三个罪名:
1、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(最常见,量刑相对较轻)
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(如电信诈骗、网络赌博),仍为其提供支付结算帮助(即 “跑分”),情节严重的,构成此罪。这是 “跑分” 案件中最常见的罪名,尤其是年轻人、学生群体犯此罪居多。
2、洗钱罪(量刑更重)
明知是毒品犯罪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、恐怖活动犯罪、走私犯罪、贪污贿赂犯罪、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、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,为掩饰、隐瞒其来源和性质,提供资金账户(即 “跑分”)的,构成洗钱罪。
3、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
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(如盗窃、抢劫、赌博等犯罪的赃款),仍通过提供账户、转账等方式予以窝藏、转移、收购、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、隐瞒的,构成此罪。
很多参与 “跑分” 的人觉得 “我只是借个账户,没直接犯罪,不会有事”,其实不是的,具体有没有涉嫌到跑分可以咨询律师!